提高草畜生產轉化效率、解決草畜矛盾等難題,是草原畜牧業發展必須直面的課題。202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聯合北京理工大學等9家科研機構,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下,開展“天然草原智能放牧與草畜精准管控關鍵技術”攻關,以科技賦能草原畜牧業現代化轉型。
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辛曉平介紹,針對天然草原畜牧業數字化管理的理論和技術瓶頸,聯合團隊創新性地應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5G通信等多種技術,構建了三大技術體系——
全域感知的“智慧眼”。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和地基感測組成的“空天地一體化”技術,打造了覆蓋百萬平方公裡草原牧場的“智慧之眼”,清晰呈現草場的變化、牲畜的蹤跡。
可取代人工放牧的“智能系統”。比如,研發能夠快速完成運動牲畜生理指標精准測量的“牲畜健康監測站”,捕捉牲畜的採食頻率、咀嚼力度、活動蹤跡的“行為解碼頸環”,音頻預警+精准電刺激、可24小時值守的“虛擬圍欄系統”等。
實現草畜精准飼養的“智慧管理”。比如,科研人員按家畜品種、性別、年齡和生長階段,精准匹配營養和能量供需過程。結合出欄周期算法,精准調控各階段牲畜數量,讓草場負載始終處於最優閾值等。
“通過一系列技術集成,數據、指令、模型,最終匯入‘智牧通’雲平台,形成牧場的‘智慧大腦’。”辛曉平說,“未來,牧民坐在家中,操作手機就能實現‘智慧放牧’。”
前不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舉辦的現場交流會上,聯合團隊取得的成果得到與會專家肯定。辛曉平表示,將與相關部門積極合作,在前期示范的基礎上加快項目成果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助力我國草場畜牧業現代化轉型。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記者從水利部獲悉,日前,水利部滾動會商研判台風“劍魚”行進路徑、影響范圍和全國雨水情形勢,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8月24日9時,水利部針對廣東、廣西、海南3省(自治區)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並派出2個工作組赴廣東、海南協助指導台風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人民網大同8月24日電 (記者申佳平)8月23日,在2025中國算力大會主論壇上,國家超算互聯網與七城算力中心“算力互聯互通接入儀式”舉行。隨著國家超級計算太原中心、國家網安基地(武漢)算力中心、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萬達開先進計算中心等七家算力中心接入,國家超算互聯網所連接的骨干節點型算力中心已突破30家,聯合體成員數量突破200家。…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版權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